塑料抗沖击改性剂的主要作用
沖擊改性劑的主要作用是改善高分子材料的低溫脆化,賦予其更高的韌性。抗沖擊改性劑的品种很多,1996年全球共消費PVC抗沖擊改性劑40万吨以上,常用的有丙烯酸酯類樹脂(ACR)、甲基丙烯酸甲酯—丁二烯—苯乙烯共聚物(MBS)、氯化聚乙烯(CPE)、ABS、乙烯—醋酸乙烯共聚物(EVA)、三元乙丙橡膠(EPT)等,但從其制品的改性效果,如抗沖擊性、抗沖強度保持率、耐侯性、透明性、加工性、与其它助劑配合性等來看,ACR是抗沖擊改性劑中綜合性能的一類,因MBS是透明制品的重要抗沖擊改性劑,在全球抗沖擊改性劑市場中占有重要地位。
目前生產抗沖擊改性劑的公司,特別是ACR、MBS生產公司實行技術壟斷,基本不轉讓技術,單獨或聯合在靠近市場地區的亞洲設厂,以便占領潛在市場。如日本吳羽、美國羅門哈斯公司聯合在新加坡建設4万t/aACR厂,面向中國及東南亞市場。今后全球抗沖擊改性劑的發展以ACR、MBS兩大品种為主。在ACR結构的設計上,由單一丙烯酸烷基酯与交聯劑形成网狀聚合彈性体,發展成多層的核結构,再用兩种以上交聯劑与甲基丙烯酸甲酯(殼層)接枝共聚形成核—殼結构的ACR,性能更优。抗沖擊改性劑除用于PVC加工外,正擴展至CPVC,PC、PET、PBT、尼龍、ABS等樹脂中,以改善加工性能,提高抗沖擊強度。預計今后几年,全球主要國家及地區抗沖擊改性劑將以每年3 8%的速度增長,而ACR的發展速度高于平均增長率,達6 4%。